时间:2016-12-03 | 编辑:admin | 浏览:88次
衣惠春,1940年生,1961年毕业于师范艺术专科,1987年考入中国国家画院,师承何海霞研修山水画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国家一级美术师,中国徐悲鸿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,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、国韵文华书画院艺术委员会秘书长,辽宁国画院副院长,红楼梦世界诗书画院院长。
山水画自古就是文化精神的载体。
那些文人高士们在山水间放浪形骸,寄兴寓情,或者悟对林泉,澄怀观道,将一己之理想与天地自然相契合。
而衣惠春在山水中寄寓的深情可谓与这些古代文人圣贤一般,醇厚而玄远。虽然他身处熙攘的都市,但却能够用画笔描写着自己内心的一片幽静。
他向往乐山乐水的文人士大夫生活,描绘山水苍树华滋,含道应物。他钟情佛寺僧影,笔下有寺庙林立,金碧辉煌,有云山灵妙、天河芙蓉、一街千寺、道场无穷,有烟波浩淼、殿宇重重,有佛之博大、慕山之神韵,同时也充分地展露出画家自身的人格、人品与气质。
山水画家衣惠春追求“搜尽奇峰打草稿”的创作之路。他跋山涉水,遍访祖国名山大川,搜尽奇峰万壑,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沉积于脑海,把内心迸发出的思绪和情感熔铸笔端,物我相融、景物相容,进而在作品中勾勒出“天人合一”的精神家园与世界,将情怀、理想、追求化着丹青,创作出如《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胜境图》这样的艺术精品与佳作,实乃可歌可赞。
他将自己对人生,对传统文化精神,对大自然的理解、向往,所思、所想、所感、所情,通过画笔展现在画卷之中,将自然、山川、庙宇与人文精神,全部定格在艺术的天地里,定格在轮回的岁月中。他善于用湿笔勾勒,使画面展现出一种烟雨茫茫之感,令远景中的山峦更显遥远,画面中的水面更显开阔。他采用写实手法将庭院、栅栏置于画中,特别是将气势恢宏的佛教名山圣景绘于大山水之中,使作品既有浓浓的生活气息,又能展现出一个寂静、圣洁邈远脱尘的山水世界。
他用静谧的笔触描绘群山,将郁郁葱葱的树木点缀其间,在重重叠叠、逶迤连绵的山峦间,溪流、瀑布、水潭明涌暗流间尽情挥洒,更兼烟云缭绕,树木繁茂,使画面展现出浑然天成的生机和空蒙幽静的禅意。他取法乎上,立足传统,于宋元经典山水作品中用力颇深,深谙传统山水画中的各种表现技法,汲取古人笔墨之精华,融合自己的个人情感和当下人的审美情趣,努力探索着具有鲜明个性的笔墨语言,其笔下的山水作品,气势跌宕,层次分明,意境旷远,或细腻、或苍励、或激扬、或内敛,在画面虚实相生的同时,给人带来一种豁然开朗的视觉享受。
苏东坡说;“物一理也,通其意则无适而不可。”衣惠春在艺术创作中,能体悟自然之道,通万象之意。尤其在阅读他的《佛教四大名山胜境图》时,不但可以感受自然造化至天趣神秀,而且可以体会到画者清静无为、胸藏万壑叙心源之宏阔的心境。
长按或扫一扫识别上图中二维码
关注爱艺术168公众号